菲律宾(东南亚的一个群岛国家)

作者:联合网
字体:
发布时间:2014-11-08 13:43:54
来源:联合网

  1地理环境编辑位置境域

  

菲律宾地图

菲律宾地图菲律宾位于亚洲东南部,北隔巴士海峡与中国台湾省遥遥相对,南和西南隔苏拉威西海、巴拉巴克海峡与印度尼西亚、马来西亚相望,西濒南中国海,东临太平洋。总面积为29.97万平方公里,共有大小岛屿7000多个,其中吕宋岛、棉兰老岛、萨马岛等11个主要岛屿占菲律宾总面积的96%。海岸线长约18533公里。[3]

  地质地貌

  菲律宾群岛地形多以山地为主,占总面积3/4以上;有200多座火山,其中活火山21座。除少数岛屿有较宽广

菲律宾行政区概览-最新erlinyou版

菲律宾行政区概览-最新erlinyou版的内陆平原外,大多数岛屿仅沿海有零星分布的狭窄平原。吕宋岛东南的马荣火山是最大的活火山;棉兰老岛东南部的阿波火山海拔2954米,为境内最高峰。各岛之间为浅海,多珊瑚礁。菲律宾群岛两侧为深海,萨马岛和棉兰老岛以东的菲律宾海沟,最深达10479米,是世界海洋最深的地区之一。[4]

  气候特征

  菲律宾属季风型热带雨林气候,高温、多雨、湿度大、台风多。年平均气温约27℃,年平均降水量大部分地区在2000-3000毫米之间。群岛西部有旱季(11-次年4月)和雨季(5-10月)之分,东部海岸终年有雨,并以冬雨最多。南部地区也终年多雨,无明显旱、雨季之分。东部的太平洋面是台风发源地,每年6-11月多台风。[4]

  河流水文

  菲律宾境内河流均较短小。吕宋岛最大河流卡加延河,长350千米;棉兰老岛以棉兰老河和阿古桑河较大。[4]

  2自然资源编辑生物资源

  

菲律宾风景

菲律宾风景菲律宾境内野生植物有近万种,其中高等植物有2500余种。主要有松柏、竹子、龙脑香、红树、松树等。在20世纪90年代初期,菲律宾有570万公顷的森林面积,其中龙脑香为380万公顷,占森林面积的66.6%;苔藓树林为110万公顷,占森林面积的19.3%;亚树种树林为50万公顷,占森林面积的约8.8%;松树为20万公顷,占森林面积的约3.5%;红树属树林为10万公顷,占森林面积的约1.7%。

  菲律宾境内野生动物以哺乳类为主,多达200种,大部分为翼手目与食虫目;鸟类约有750多种。主要有野水牛、眼镜猴、鼠鹿、刺猬、老鼠、食猴鹰等。

  矿产资源

  菲律宾境内矿产资源主要有铜、金、银、铁、铬、镍等20余种。铜蕴藏量约48亿吨、镍10.9亿吨、金1.36亿吨。地热资源预计有20.9亿桶原油标准能源。巴拉望岛西北部海域有石油储量约3.5亿桶。[3]

  (以上资料,截至于2013年)

  3历史沿革编辑氏族制度时期

  十四世纪之前,菲律宾群岛上未形成国家,多以土著部落形式存在。据《吴时外国记》记载,最早到达菲律宾群岛的国家力量,是中国三国时期的东吴。公元226年,东吴宣化从事朱应、中郎康泰浮海巡抚东南亚,抵达过越南、柬埔寨和南洋群岛等地,也曾到过今菲律宾境内的臣延、耽兰和杜薄。

  苏禄苏丹国建立

  

菲律宾风光集萃

菲律宾风光集萃(36张)

  1390年,苏门答腊岛移民米南加保人建立了菲律宾历史上第一个国家---苏禄苏丹国。国境位于今菲律宾南部棉兰老穆斯林自治区西端的苏禄群岛,还有巴西兰省、塔维塔维省中间,巴拉望岛、婆罗洲北部及其他环苏禄海周围的群岛。首都位于和乐。

  1417年,苏禄群岛上的三位国王东王巴都葛叭哈喇、西王麻哈喇葛麻丁、峒王巴都葛叭喇卜率领家眷一行340人组成友好使团,前往中国进行友好访问,受到明永乐皇帝朱棣的隆重接待。归国至山东德州,东王巴都葛叭哈喇因病医治无效,遗命留葬中国。明成祖派礼部郎中陈士启前往祭奠,以国王礼节将扒哈剌葬于德州,并赐谥号“恭定”。安葬扒哈剌后,西王、峒王一行辞别归国,而东王一家除长子都马含回国嗣位外,其余家属包括王妃葛本宁、叭都葛苏性,次子安都禄、三子温哈剌等10人留德州守墓。[5]

  1450年,阿拉伯商人赛义德·艾布伯克尔在菲律宾南部建立了伊斯兰政权。

  西班牙统治时期

  1521年,麦哲伦探险队于地理大发现首次环球航海时抵达菲律宾群岛。

  1565年,宿雾岛为来自墨西哥西班牙人所占领,此即西班牙统治菲律宾的开始。菲律宾之名,乃自当代西班牙国王菲利普二世而来。

  1726年,苏禄国王再次遣使到清廷朝贡。

  1851年,西班牙侵占和乐岛,清朝与藩属国苏禄王国的交往中断。

  美国统治时期

  1898年,爆发美西战争;6月12日菲律宾宣告独立,成立菲律宾共和国。尔后西班牙战败,签署“巴黎和约”,美国接收菲律宾,改由美国统治。

  1935年3月24日,建立菲律宾自治邦。

  二战期间为日本所据(1942年-1945年),日本占领菲律宾后建立傀儡政权(菲律宾第二共和国)。

 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,菲律宾再次沦为美国殖民地。[6]

  独立建国时期

  

马尼拉

马尼拉1946年7月4日,美国同意菲律宾独立。此后,自由党和国民党轮流执政。

  1946年7月4日,菲律宾获得完全独立。

  1965年,马科斯就任二战后第六任总统,并三次连任。

  1971年,斐迪南·马科斯成功连任,同年取消总统任期只有两届的限制;未久即宣布戒严,开始独裁统治。

  1986年2月7日,提前举行总统选举,贝尼格诺·阿基诺的夫人科拉松·阿基诺在民众、天主教会和军队的支持下出任总统。此后,拉莫斯和埃斯特拉达先后按宪制当选总统。

  1992年,菲德尔·瓦尔德斯·拉莫斯胜选,科拉松·阿基诺和平转移政权。

  1998年5月,约瑟夫·埃斯特拉达当选总统。

  2001年1月,埃斯特拉达因受贿丑闻被迫下台,副总统阿罗约夫人继任。

  2010年6月9日,自由党总统候选人贝尼尼奥·阿基诺三世当选菲律宾第15任总统。

  2010年6月30日,菲律宾当选总统贝尼尼奥·阿基诺三世在首都马尼拉宣誓就职,成为菲律宾第15任总统。[6]

  4行政区划编辑主词条:大马尼拉市

  截至2013年,菲律宾共划分为吕宋、维萨亚和棉兰老三大部分。共设有首都地区、科迪勒拉行政区和棉兰老穆斯林自治区,以及伊罗戈区、卡加延谷区、中吕宋区、南塔加罗格区、比克尔区、西维萨亚区、中维萨亚区、东维萨亚区、西棉兰老区、北棉兰老区、南棉兰老区、中棉兰老区和卡拉加区等13个地区。下设73个省,2个分省和60个市。[7]

  5人口民族编辑主词条:菲律宾人、菲律宾华人、马来人

  马来族占菲律宾总人口约85%,包括他加禄人、伊洛戈人、邦班牙人、维萨亚人和比科尔人等;少数民族及外来后裔有华人、阿拉伯人、印度人、西班牙人和美国人;还有为数不多的原住民。[3]

  菲政府1960年初次普查人口时,菲律宾仅有人口2700万左右。其后,菲律宾人口大体每10年增长1000万。近30年来,虽然人口增长率有所下降,但由于人口基数增大,人口数量的增长反而加快。从1990年至2008年的近20年里,菲人口增长了2800万,增幅达45%。在菲人口委员会网站上,实时人口计数牌显示,截至1月16日12时,菲人口估算数字达98980214人。

  2014年7月27日凌晨,菲律宾全国总人口突破1亿大关,成为世界上第12个人口过亿的国家。

  菲律宾人口委员会报告称,菲律宾人口增长率为2.04%,虽然低于20世纪80年代的2.36%,但仍高居亚洲第一位。菲律宾人有8成以上是天主教徒,在教会的“支持生命”立场下,生育卫生法在菲律宾国会悬置了15年迟迟未能过关,多数民众也相信子女是上天的礼物,顺其自然,不使用人工避孕用品。

  菲律宾人口委员会调查显示,菲总生育率为3.2人,意味着一对夫妇平均有3到4名子女。但调查也指出,大部分人丁众多的家庭来自贫穷阶层,而富有的民众反而平均只有2到3名子女。[8]

  6政治体制编辑政体

  菲律宾实行总统制。总统是国家元首、政府首脑兼武装部队总司令。2010年阿基诺三世就任总统,主张打击腐败,建立公正的司法体系,发展农业,推进土地改革,同南部“摩洛伊斯兰解放阵线”等分离组织进行全面和谈,促进国家团结和民族和解。[3]

  宪法

  菲律宾独立后,共颁布过三部宪法。第三部宪法,于1987年2月生效。该宪法规定:实行行政、立法、司法三权分立政体;总统拥有行政权,由选民直接选举产生,任期6年,不得连选连任;总统无权实施戒严法,无权解散国会,不得任意拘捕反对派;禁止军人干预政治;保障人权,取缔个人独裁统治;进行土地改革。[3]

  议会

  菲律宾议会称国会。最高立法机构,由参、众两院组成。参议院由24名议员组成,由直接选举产生,任期6年,每三年改选1/2,可连任两届。众议院由250名议员组成,其中200名由各省、市按人口比例分配,从各选区选出;25名由参选获胜政党委派,另外25名由总统任命。众议员任期3年,可连任三届。[3]

  政党

  主词条:基督教穆斯林民主力量党、自由党、民族主义人民联盟、摩洛民族解放阵线、菲律宾共产党

  

马拉卡楠宫

马拉卡楠宫菲律宾有大小政党100余个,大多数为地方性小党。主要政党和团体有:

  ①自由党(Liberal Party),菲律宾执政党,由菲第5任总统曼努埃尔·罗哈斯于1946年创立,早期成员主要是从菲国家主义党内分裂出来的自由派人士。70年代后期,在秘书长阿基诺的领导下,反对马科斯独裁统治,是推翻马科斯政权的主要力量之一。2001年阿罗约政府上台后,加入执政联盟,后又脱离执政联盟,并推选阿基诺三世参加2010年总统大选。党主席是阿基诺总统,总裁是罗哈斯二世。

  ②基督教穆斯林民主力量党(LAKAS-CMD),系前总统拉莫斯于1991年底创立,由人民力量党、全国基督教民主联盟、菲律宾穆斯林民主联盟、团结党等整合而成。主张实行两党制,通过修宪扩大地方政府权力,改革选举制度,将总统任期六年一届修改为四年一届,可连任两届;主张通过谈判实现民族和解,促进社会稳定。经济上重视农业发展,增加就业,扶助贫困,加快私有化进程;倡导经济外交,奉行开放政策。党主席是前总统阿罗约,总裁是前众议长诺格拉雷斯,前总统拉莫斯任名誉主席。

  ③民族主义人民联盟(NPC—Nationalist People's Coalition),是前总统埃斯特拉达的执政联盟-民众奋斗党成员之一。为众议院第二大党。支持修改宪法。为防止总统权力过大,主张实行议会制政体及实行两党制,支持加快国有企业私有化。总裁是前众议员圣胡安。

  ④摩洛民族解放阵线(Moro National Liberation Front),南部穆斯林武装组织。1968年创立,旨在棉兰老地区建立独立的伊斯兰国家。1987年南部各省举行公投,建立由棉兰老岛四省组成的“棉兰老穆斯林自治区”,密苏阿里任主席。

  ⑤摩洛伊斯兰解放阵线(Moro Islamic Liberation Front),菲律宾最大的穆斯林反政府组织。有武装力量12500人,主要活跃在棉兰老岛。1978年,以哈希姆·萨拉马为首的强硬派从摩解脱离后建立。2003年萨拉马去世后,穆拉特任主席。主张建立独立的伊斯兰国家,坚持武装斗争。摩伊解与政府虽多次签署停火协议,但均未能得到有效执行。

  ⑥菲律宾共产党(Communist Party of the Philippines),成立于1930年,1967年发生分裂。1968年,在何塞·西逊主持下进行改组重建,20世纪80年代中期党员达到3万多人。主张通过武装斗争和建立统一战线,夺取国家政权。[3]

  政要

  主词条:阿基诺三世、杰乔马·比奈

  总统:阿基诺三世,1960年2月8日出生于马尼拉,是已故总统阿基诺夫人的儿子。毕业于菲律宾雅典耀大学经济学系。1998年任菲国会众议员,2001年、2004年两次连任。2007年当选参议员。2010年6月当选总统。未婚。

  副总统杰乔马·比奈,1941年11月生于马尼拉。毕业于菲律宾大学,获政治学和法学双学位。1986年任马卡蒂执行市长,1988年正式当选马卡蒂市长并连任至1998年,1998年至2001年任大马尼拉发展署主席。2001年至2010年,再次担任马卡蒂市长。2010年6月当选菲律宾副总统。已婚,有5个子女。[3]

  7军事编辑主词条:菲律宾海军、菲律宾空军、菲律宾海岸警卫队

  菲律宾于1901年建立保安队。1936年以保安队为基础建立陆军。1946年以陆军为基础建立国防军,分海、陆、空和保安军四个军种。1950年4月19日正式改称菲律宾武装部队,并将3月22日(1897年菲反抗西班牙殖民统治成立革命政府的日期)定为建军节。

菲律宾军事

菲律宾军事总统是军事最高统帅。武装部队司令部为三军最高指挥机构,总参谋长是最高军事指挥官。国防部是三军行政管理机构。实行志愿兵役制,服役期三年以上。

  菲武装力量由正规军、预备役和准军事部队组成,其中正规军总兵力10.9万人。现役陆军6.6万人,编成8个步兵师、23个步兵旅、8个炮兵营、1个装甲旅、5个特种作战旅、1个总统卫队。海军2.6万人,编成1个作战舰队司令部、6个海区司令部和4个海军陆战旅。空军1.7万人,编成3个空军师、9个飞行联队、7个勤务保障联队。

  国家警察部队于1991年1月正式组建,隶属于内务与地方政府部。总兵力9.55万人,是仅次于菲武装部队的准军事力量,在各地区、省、县、市、镇均设有国警指挥部和警察局。[3]

  (以上资料,截至于2013年)

  8外交编辑国策

  菲律宾宣称奉行独立的外交政策,在平衡、平等、互利、互敬的基础上发展同所有国家的政治经济关系。对外政策的三大目标是:加强国家安全,促进经济发展,保护海外菲人。重视同美国、中国和日本等大国的关系,积极推动东盟内部合作,发展同伊斯兰国家的友好关系。大力推行经济外交,积极参与国际和地区事务。[9]

  同中国的关系

  菲律宾1975年6月9日与中华人民共和国建交。两国签有贸易、文化、民用航空、科学技术合作、广播电视合作、新闻交换等协定。

  马科斯总统、阿基诺总统、拉莫斯总统、埃斯特拉达副总统、阿基诺三世总统等分别访华;李鹏、江泽民、朱镕基、胡锦涛等先后访菲。

  中菲除互设大使馆外,中国在宿务设有总领馆,在拉瓦格开设领事馆。菲在厦门、广州、上海、重庆、香港和澳门分别设有总领馆。[10]

  同日本的关系

  菲律宾与日本于1956年7月建立外交关系。日本是菲律宾除美国之外的唯一战略伙伴,日本也是菲律宾的重要经济伙伴及主要发展援助来源。[11]

  同美国的关系

  菲律宾与美国长期保持密切的盟国关系。两国签有共同防御条约和共同防御援助协议。1991年菲参议院废除了菲美军事基地协定。1998年,两国签署《访问部队协定》。该协定使得美军重返菲律宾,两国恢复大规模联合军事演习。

  2004年1月,美国能源部长斯宾瑟·阿伯拉汗访菲,双方签署能源发展合作备忘录,美将向菲提供350万美元技术援助。2004年3月,菲律宾外长阿尔韦特访美。2014年5月,菲美“肩并肩”联合军事演习在菲律宾武装部队总部阿吉纳尔多军营拉开帷幕。[12]

  9经济概况编辑

菲律宾城市

菲律宾城市菲律宾在二战后的1950年代至1970年代之间,与日本、缅甸同属亚洲最富国之一;是新兴工业国家及世界的新兴市场之一。

  20世纪60年代后期,菲律宾采取开放政策,积极吸引外资,经济发展显著成效,1982年被世界银行列为“中等收入国家”。后受西方经济衰退等因素影响,经济发展放缓。

  20世纪90年代初,菲律宾采取一系列振兴经济措施,经济开始全面复苏,并保持较高增长速度。1997年,亚洲金融危机对菲冲击不大,但经济增速放缓。

  进入21世纪,菲律宾将发展经济、消除货困作为施政核心,加大对农业和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,扩大内需和出口,国际收支得到改善,经济保持平稳增长。实行出口导向型经济模式,第三产业在国民经济中地位突出,农业和制造业也占相当比重。2004年,菲律宾被世界银行依购买力评价列为第37大经济体。2008年菲律宾国内生产总值为1587.8亿美元,其中,工业产值占国内生产总值31%,从业人口占总从业人口14.8%;制造业占工业总产值70.1%,建筑业占14%,矿产业占4.8%,电力及水气业占11.1%。农林渔业产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14.1%,从业人口占总劳力的36.7%。另外,旅游业是菲律宾外汇收入重要来源之一。

  截至2013年,菲律宾的外国资本主要来源地为日本美国、英国、德国韩国、马来西亚和中国香港,主要投资领域为制造业、服务业、房地产、金融中介、矿业、建筑业。[13]

  10社会事业编辑体育

  菲律宾重视体育事业。第二届亚运会曾于1954年5月1日至5月9日在菲律宾首都马尼拉举办;2006年多哈亚运会上,菲律宾获4金6银9铜,列金牌榜第18位。[2]

  教育

  

雅典耀大学

雅典耀大学菲律宾宪法规定,中小学实行义务教育。政府重视教育,鼓励私人办学,为私立学校提供长期低息贷款,并免征财产税。初、中等教育以政府办学为主。截至2006年,菲律宾共有中、小学44302所,小学生入学率达91%,中学生入学率60%。高等教育主要由私人控制。共有高等教育机构1599所,在校生约244万人。高等院校主要有菲律宾大学、阿特尼奥大学、东方大学、远东大学、圣托玛斯大学等。2013年,菲律宾教育预算为2927亿比索。[3]

  新闻出版

  菲律宾主要英文日报有《菲律宾星报》、《菲律宾每日问询者报》、《马尼拉公报》、《自由报》、《马尼拉时报》、《马尼拉纪事报》;菲文日报有《消息报》、《菲律宾快报》;华文日报有《商报》、《世界日报》、《菲华时报》、《联合日报》和《环球日报》。

  菲律宾通讯社为官方通讯社,成立于1973年3月1日。与中国、马来西亚、印尼、泰国、巴基斯坦、日本等15个国家和地区的通讯社建有新闻交换关系,与美联社、路透社有工作联系。

  新闻组织有全国新闻记者俱乐部、新闻摄影家协会、出版者协会等;有257家出版机构。

  菲律宾有629家广播电台,其中商业电台488家,10家宗教台,7家教育台。137家电视台,其中广播局和人民电视台属官方性质,其余均为私人所有。菲广播电台、电视台使用的语言主要是英语、菲律宾语和华语。

  (以上资料,截至于2013年)

  11交通概况编辑截至2013年,菲律宾交通以公路和海运为主。铁路不发达,集中在吕宋岛。航空运输主要由国家航空公司经营,各主要岛屿间都有航班。

  公路总长约20万公里,铁路总长1200公里。其中,公路客运量占运输总量的90%,货运量占运输货运量的65%;水运总长3219公里,共有大小港口数百个,主要港口为马尼拉、宿务、怡朗、三宝颜等;空运方面,有机场288个,国内航线遍及40多个城市,与30多个国家签订了国际航运协定,主要机场有首都马尼拉的尼诺·阿基诺国际机场、宿务市的马克丹国际机场和达沃机场等。[14]

  12风俗民情编辑节日

  独立日:6月12日(1898年)

  国庆日:6月12日(1898年)

  自由日:2月25日

  巴丹日:4月9日(纪念二战阵亡战士)

  五月花节:5月最后一个星期日

  国家英雄日:8月27日

  英雄节:12月30日(纪念民族英雄黎刹就义)

  国旗

  菲律宾国旗呈横长方形,长与宽之比为2:1。靠旗杆一侧为白色等边三角形,中间是放射着八束光芒的黄色太阳,三颗黄色的五角星分别在三角形的三个角上。旗面右边是红蓝两色的直角梯形,两色的上下位置可以调换。平时蓝色在上,战时红色在上。太阳和光芒图案象征自由;八道较长的光束代表最初起义争取民族解放和独立的八个省,其余光芒表示其他省。三颗五角星代表菲律宾的三大地区:吕宋、萨马和棉兰老。蓝色象征忠诚、正直、红色象征勇气,白色象征和平和纯洁。

  国徽

  

菲律宾国徽

菲律宾国徽菲律宾国徽为盾形。中央是太阳放射光芒图案,三颗五角星在盾面上部,其寓意同国旗。左下方为蓝地黄色的鹰,右下方为红地黄色狮子。狮子和鹰图案分别为在西班牙美国殖民统治时期菲律宾的标志,象征菲律宾摆脱殖民统治、获得独立的历史进程。盾徽下面的白色绶带上用英文写着“菲律宾共和国”。

  国歌

  菲律宾国歌是《菲律宾民族进行曲》。歌词作者为何塞·帕尔马。1898年美国侵略军侵占马尼拉后,菲律宾人民在抗战派领袖阿·马比尼和安·卢纳将军的领导下继续英勇抗战。何塞·帕尔马在卢纳将军创办的《独立报》报社当记者,亲身经历了中吕宋激烈的抗美战争。他于1899年利用原菲律宾钢琴师和作曲家胡连·菲利佩于1898年6月谱成的《马达洛菲律宾进行曲》的曲调,以西班牙文填词,成为菲律宾国歌。[15]

  衣着

  

菲律宾女子服装

菲律宾女子服装(5张)

  16世纪前后,菲律宾人多穿用棉纱、麻纤维制成的衣服。男人穿的上衣称“康岗”,无领、短袖,下身用一条叫“巴哈”的布裹着腹部,上衣下摆略低于腰。衣服的颜色多为蓝色或黑色,只有尊长着红色的衣服。21世纪,菲律宾中上层人士多着西装,老百姓衣着则比较简单。男子上身穿衬衣,喜用白色,下身穿西装裤;女子喜欢穿无领连衣裙。大部分青年着西式皮鞋,老年人仍穿用木头、麻或草做成的拖鞋。

  菲律宾穆斯林男子着短外衣和宽大的长裤,围一条“沙隆”作为腰带。到麦加朝圣过的信徒头上围一条白色头巾或戴一顶白帽子。妇女穿紧身的短袖背心,钉上两层金属纽扣,穿紧脚口的宽大裤子,或穿裙子。妇女象马来人一样结发型,有时裹着颜色鲜艳的头巾,他们戴手镯、项链和耳环。

  少数民族的穿戴各不相同。如伊富高人男子往往上身袒露,下身围一条T形花布;女子穿着类似裙子,颜色鲜艳。丁冈人衣服极为简单,男子普遍仅在腹部围一块布,有的也穿前襟分开的上衣;女子穿短上衣,用布缠绕腹部,矮黑人的服装最为原始,男女均用布或树叶围于腰间。[16]

  饮食

  菲律宾人的主食是大米、玉米。

  农民在煮饭前才舂米。米饭是放在瓦缸或竹筒里煮,用手抓饭进食。菲律宾人最喜欢吃的是椰子汁煮木薯、椰子汁煮饭,然后用香蕉叶包饭。玉米作为食物,先是晒干,磨成粉,然后做成各种食品。城市中上层人士大多吃西餐。

  菲律宾穆斯林人的主食是大米,有时也吃玉米和薯粉,佐以蔬菜和水果等。按照伊斯兰教教规,他们不吃猪肉,不喝烈性酒。和其他马来人一样喜欢吃鱼,不喝牛奶。烹调很简单,喜欢使用刺激性的调味品。进食时用手抓。咀嚼槟榔的习惯在菲律宾穆斯林人中非常流行。[16]

  婚姻

  菲律宾人多是自由恋爱后结婚。在恋爱中,男子多赠女方以化妆品、水果、花束等,花的颜色则以白色和桃色为佳,茶色和红色乃属禁忌之色。结婚仪式均在教堂中举行。菲律宾穆斯林的婚姻由父母决定。男方须通过媒人向女方家庭提出求婚,并交付聘金。婚礼仪式由伊斯兰阿訇主持,并举行盛大宴会款待客人。菲律宾实行早婚制,少女十二三岁便被视为已达结婚年龄。

  

巴隆他加禄(菲律宾男子国服)

巴隆他加禄(菲律宾男子国服)(5张)

  土著人婚俗多样。居住在北吕宋高山地区的伊戈罗特人的婚姻主要有两种方式,父母主婚或自由试婚。一般来说,较富裕的家庭,为了使自己家庭的财产、地位不致旁落,在儿女幼时即由双方父母作主订婚。到了十四五岁时,便正式成婚,如果婚后一方表示不满意,只要女方尚未受孕,便随时可以分开,男女另找对象。不能生育的,也随时可以分开。巴交人允许多偶婚,堂兄弟姐妹则禁止通婚,如具有后一种关系的人要结婚,必须作一些“预防”措施和仪式,如将一些贵重物品丢入海中等。矮黑人的男子求婚,必须以弓箭射女子在远处安置的竹筒,如果没有射中,说明男子没有能力养活妻子,就难以达到求婚的目的。

  另外,在菲律宾的法律规定一个男子最多可以拥有四个妻子。[16]

  13景区景点编辑图巴塔哈群礁海洋公园

  图巴塔哈群礁海洋公园始建于1988年8月11日,占地33200公顷,属国家所有。1993年,被列为世界文化遗产;同时也是巴拉望岛生物圈保护计划的一部分。

  巴洛克教堂

  巴洛克教堂包括四座教堂,分别位于马尼拉、圣玛丽亚、 帕瓦伊以及米亚高。1993年,根据文化遗产遴选标准被列入《世界遗产目录》。

图巴塔哈群礁海洋公园

图巴塔哈群礁海洋公园科迪勒拉水稻梯田

  科迪勒拉水稻梯田位于马尼拉以北250公里处的安第斯山上,是土著部落人民为了谋生而在裸露的山地上开垦出的土地。1995年,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批准为世界文化遗产。

  普林塞萨地下河国家公园

  普林塞萨地下河国家公园位于巴拉望省北岸圣保罗山区,北临圣保罗湾,东靠巴布延海峡。占地面积20202公顷。为世界自然遗产。

  维甘历史古城

  维甘历史古城位于南伊洛克斯省,是亚洲保存得最完好的西班牙殖民城市,1999年被评为世界文化遗产。2012年11月,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中心授予菲律宾古城维甘“世界遗产保护区管理最佳实践奖”。[17]

 

 

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

   联合网版权相关声明:在本网转载其他媒体稿件是为传播更多的信息,转载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,也不代表本网对其真实性负责。如果本网转载的稿件涉及您的版权、名益权等问题,请尽快与本网联系,本网将依照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尽快妥善处理。联系方式:laoyufu99@163.com

>更多相关文章
网友评论
用户名: 密码:
验证码: 匿名发表
联合资讯 | 国内新闻 | 国际新闻 | 社会与法 | 社会万象 | 奇闻轶事 | 娱乐热点 | 明星八卦 | 综艺新闻 | 影视快讯 | 楼市资讯 | 地产要闻 | 地方特色 | 美食营养 | 美食助兴
车界动态 | 新车上市 | 购车指南 | 体坛要闻 | 篮球风云 | 国际足球 | 中国足球 | 理财生活 | 创富故事
关于本站 - 广告服务 - 免责申明 - 招聘信息 - 联系我们
联 合 网 版 权 所 有,未 经 书 面 授 权 禁 止 使 用
粤ICP备08015068号